孩子吃东西挑剔?2岁以后还流口水?异常磨牙?喝水漏水?要注意了,这很可能是口腔的问题!一般来讲,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,唾液分泌量大,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,大多都会流口水。随着生长发育,大约在1岁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。
哪些小朋友需要口部训练呢?
语言发育落后、构音障碍(口齿不清)、脑瘫儿童、唐宝宝等导致的口腔动作协调差,吞咽功能差,面颊过度松弛或僵硬,口腔敏感异常,过度流口水等情况的小朋友。
为什么要进行口部训练?
1.提高口部知觉(例:有些孩子无法准确辨知口腔的位置)
2.使敏感度正常化
3.促进发音声,提高说话清晰度
4.改善进食技巧和营养摄入
5.调整口部肌张力,增强口部肌肉力量、协调控制
PS:口部肌肉(唇部、面颊、舌、上下颚)是说话的基础,日常生活中说话、咀嚼、吞咽都需要口部肌肉的协调运动。
口部触觉的主要类型
判断方法:可用海绵棒测试,在舌尖、内颊、上颚牙齿后、上颚左右转动擦。
1.触觉低敏(脏兮兮型,易流口水):不排斥甚至享受他人或海绵棒的刺激!舌胖圆无力,爱吃软的食物,爱把东西放进口里咬。结果——说话时感觉不到口部的活动,因而影响言语能力。
2.触觉高敏(爱干净型):拒绝他人或海绵棒的碰触!表现为小口小咬东西,吃东西多了会呕,反应过敏,不喜欢用舌头包住食物。饮食结构偏软(粥、面条、汤等)。结果——活动舌头会使他们很痛苦,影响说话。
3.混合性触觉敏感:任何高敏、低敏或正常敏感度的组合。
4.防御性触觉敏感:对触觉刺激有负面或情绪的反应。做训练时,注意不要一开始就直接从孩子的面部做起,否则会引起孩子惊慌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,可按手部→背部→头部后面→面颊→嘴巴→口腔逐步进行。
敏感度训练,可增加面部及口腔内外的敏感度,建议训练如下:
1.让儿童进食不同质地的食物,丰富饮食结构
2.增加面部感觉(例:用干及湿的毛巾交替抹脸,冰粒及暖蛋交替按面部的不同位置)
3.抹、扫、擦,轻敲或震动儿童唇部附近或口腔内的肌肉
4.用手指(戴一次性手套)、海绵棒、手指刷、牙棒、震 动器等不同物料在口腔的不同位置按摩
5.尝试将不同温度、味道或质地的食物放在儿童口腔内的不同位置
6.用海绵棒或按摩牙刷涂上不同味道的汁水刺激口腔不同位置
例如:牛奶(甜)、苦瓜汁(苦)、老酸奶(酸)、盐水(咸)
口面部游戏,可以尝试并记录以下口部动作:
摸舌头————摸牙齿———————飞吻
伸舌头————嘟起嘴唇—————— 眨眼睛
咂嘴—————张开嘴———————皱眉
噘嘴—————咬嘴唇———————微笑
鼓腮———— 吹纸张或羽毛————舌头伸到脸颊上
舌头伸向嘴角——耸动鼻子—————耸动耳朵
上下开合嘴唇(砸舌头)——————咳嗽
发出咔哒的声音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用鼻子深呼吸
吸气至双颊凹陷——学鱼嘴 ————打哈欠
口腔活动玩具
1.吹气
2.吸管(阻力吸管)
整个训练尽可能保证小朋友情绪稳定,不强行实施,保证训练循序渐进!!!如有合并其他发育异常,请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