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孩子,无法安静坐着,身体扭来扭去,喜欢在问题尚未问完前便抢答,遵守班级秩序有困难,话多又容易和同学起冲突;他们充满活力的模样,令人印象深刻。还有一些孩子安静乖巧,可是看起来像是整天都在做白日梦,考试常因为粗心而犯错,作业经常忘记带,上课时总需要老师不时提醒才能进入状况。还有一群孩子则是集前二群之大成。许多家长为这些孩子的表现感到身心俱疲,因为不管如何耳提面命,还是频频出状况。其实这些孩子天生就如此,不是家长管教不严或教育失败,孩子们也不是故意要造成大人的困扰。他们很有可能患「注意力不足过动症」,也就是俗称的「过动儿」。
过动症的孩子出现拒学,大多与挫折忍受力低,或者过动、冲动的行为有关,过动症孩子常常不小心干犯校规,例如上课时忍不住把手机拿出来、忍不住就插嘴或者忘记带课本等等。被处罚的经验让他们觉得学校是不友善的,如果再加上学习成就低,过动症孩子便容易出现排斥学校的情形,单纯不专心型的过动症,外显性行为不显着,相对较少出现拒学行为。
根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结果,注意力不足过动症(ADHD)是一种高度可被治愈的神经生理疾病,约80%的患者对于药物服务有良好反应。加上行为服务双管齐下来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与伴随的问题行为,是服务ADHD孩童的最好方法。
完整的服务应包含:
1 药物服务,改善过动症之核心症状:不专心、过动及冲动。
2 行为管理或服务,利用正增强,提升孩子正向行为学习。
3 认知行为服务,改变孩子负面思考,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 亲职训练,协助父母认识这个生理性疾病,也协助孩子认识过动症。
5 课业辅导,以补强落后的课业。
6 日常生活活动的安排,协助孩子有效利用及学习如何规划时间。
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需要立刻进入药物服务。药物介入的时机,主要是在孩子的症状严重妨碍学习、人际关系及人格发展时。要过动的孩子不要动、不要打架,倒不如教他如何动的得当,以及改善与同侪的相处之道,高压、强迫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。藉由提升孩子学习时的专注力,改善学习效果,让孩子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快乐,才是促进学习的最大动力。
面对已诊断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孩子,家长们应该有全面及长远性的服务计划:
一、没有任何单一的介入方法可以完全处理孩子的困难。孩子需要很多支持,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共同参与介入计划。
二、症状、伴随症状而来的衍生性问题、人际互动等,会随年龄增长而产生改变。介入方式需考虑孩子在发展上的变化与需求,并依此做相对的弹性调整。
在东方启音,家长的管教虽然无关于过动症的发生,但对于后续发展与预后,扮演重要角色。家长需费心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,也需要社会及学校的互相沟通、合作与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