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

你说话孩子为什么不听?不是他太叛逆,而是你跟不上这个时代了......

2017-11-22  东方启音  浏览:9174

  所有我们经常听说的那些“失败”的家长,犯得都是一个错误,那就是用旧观点,去揣测这个新时代。如果残酷一点来说的话,其实很多父母的一些人生经验,在这个时代,并不能派上什么用场。

你说话孩子为什么不听?不是他太叛逆,而是你跟不上这个时代了......

  换言之,如果我让家长们的身体回到十四岁,让你在这个时代里重活一遍,你也不一定能有这辈子活得好。

  该从头学起的还是要从头学起,你依旧需要十几二十年来适应这个社会。

  因为时代不同了,除了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人性道德,很多经验的价值都是打了折扣的。

  比如说工作一定要越稳定越好,大学学的专业一定要越好找工作越好,人什么都可以没有,必须要有退休金等等。

  这些都是过去的经验,老一辈的人都是吃了这些亏,所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,就必须要完成这些东西,不然寝食难安。

  但是时代不同了,所有的事物都已经不再是那个面貌:

  过于稳定的工作会变得没有价值;大学学的东西不再是为了工作的对口;退休金也早已变成了各种可供选择的保险;对着电脑唱歌跳舞讲故事也可以是工作;再过几十年,可能我们的后代,会很乐于租房子过一生,房产这东西可能会变得无所谓……

  这些观念,会直接演变成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。

  02、因为自己缺乏精神生活,

  就无视孩子的精神世界

  在年轻人扎堆的网络上,到处都有孩子在诉苦:

  自己只是因为问了父母几个哲学问题,就被送去看心理医生;只是喜欢看恐怖片,就被叫去彻夜长谈;只是写了一篇很清纯的言情小说,就被说放荡,肯定偷偷地谈了好多恋爱……

  他们往往都与父母互相看不惯,观点上水火不容,做法上势不两立。

  为什么明明是一个房子里住的父母和孩子,明明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,他明明眉眼之间都是你的影子,差距就这么大呢?

  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父母生活的时代,并不重视精神生活。

  想要搞好物质,就先温饱,后小康,然后想吃吃想喝喝想旅游就旅游就已经完成人生大目标了,对于自己的精神,往往并没什么追求,或者说,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,所以没有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机会。

  但是孩子不一样,他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大繁荣,信息大爆炸的时代。

  拿出手机就能听大师论道,能看高人演讲,能听无厘头的脱口秀,信息的充实带来的结果是求知欲的旺盛。

  他们可渴望知识,渴望观点,渴望洞悉这个世界,但是这些需求,都是父母所不能理解的。

  父母因为种种原因缺失掉的精神世界,已经没有办法再弥补,而现在孩子有了,并享受其中的时候,父母又把它当做孩子身上的一个瘤子,是不祥的,是不正常的,想给切掉。

  那明明就是他的一部分,你却要切掉,他怎么可能会同意?

  你看我从来没想那么多不还是高高兴兴一辈子活过来了?你想那么多没用的干嘛?没准还搞个什么抑郁症,搞不好还影响学习!

  要知道在这些孩子眼中,脑子里什么都没想过,空空如野的你才是不正常的那一个!

  不是他们的头脑不可理喻,是你脱节了!

  03、或许我们最缺乏的,

  是对时代的敬畏感

  在北京,最不缺的就是人,人挤人人撞人,摩肩接踵络绎不绝,每次出门,在这些人里,最怕的就是五十岁左右的叔叔阿姨们。

  虽然只是个别,但是每次一到上下车的时候,绝对会有几个叔叔阿姨马上把手蜷在胸前,脚下一使劲,拼了命的往上挤,在所有不能靠排队维持秩序的拥挤场合,战斗力最强的也是这一类叔叔阿姨们。

  一开始很气不过,北京这个人数如此庞大的地方,每天都能奇迹一般有条不紊的运转,其实靠的是人们的自觉。

  所以一些争抢的行为就格外扎眼,但是也不知道这些人这么着急到底为什么,直到后来看到了一篇文章,上面说:

  老一辈的人,生活条件有限,他们那个时候人多资源少,尤其是一些底层劳动人民,好东西都要用抢的,彬彬有礼这一套都是后来年轻人物质丰富的时代才有的东西,这些不能怪他们,那只是一个时代在那一代人身上留下的烙印而已。

 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,我对这些叔叔阿姨,忽然就少了一些厌烦,反而多出了一份尊重,因为我体会到了那整整一个时代积累之下的厚重。

  写这篇文章的是位高人,因为他能从人身上看到一个时代。

  再去看我们的孩子,他们喜欢一些很虚幻的东西,喜欢“二次元”,喜欢把时间花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上,与人交往淡薄,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事情。

  那我们这些父母和教育者,有没有想过,这些可能是他们这个时代的特有物,我们有没有从孩子身上看到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呢?

  我们对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,又有没有一份敬畏感呢?

  04、我们在面对新时代的时候,

  会不自主的产生恐慌

  我曾经听过一个孩子和我讲,因为他喜欢听音乐,而且喜欢硬摇滚,每天回了家之后都会带着耳机。

  有一天他爸爸忽然冲过去一把把耳机拉下来扔进了垃圾桶,说他“态度恶劣”,“做事不认真”,“就知道娱乐不干正事”这些话。

  他说他那一刻忽然有了一个想法,大学不上了,直接去找工作,用自己的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。

  虽然事实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,该上的大学还是要上,可他和父亲之间的隔阂,却再也填补不上了。

  为什么这位父亲会怒不可遏?

  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了。

  在他的那个时代,是没有办法经常听音乐的。跟别提一边做事情一边听音乐了,因为没有体会过,所以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。

  但是转念一想,自己那个没有耳机,没有MP3的时代也学得好好的,那现在多出来的东西就是多余的,是没有必要的,是一种干扰,为了孩子好,就必须把它扔进垃圾桶。

  其实在本质上,他的爸爸是在恐慌。

  因为在对孩子教育中,忽然出现了一个不能依靠自己经验解决的问题,但是作为家里的权威又必须拿出一个解决方法。

  既然我没有经历过,那就一切按我那时的标准,因为你爸我当年就是这样,所以你也这样肯定没有错。

  真的没有错么?

  在他面对的这个环境中,你的经验的价值到底还剩多少?遵循自己的那一份恐慌做出的事情,除了自我安慰又有什么用途呢?

  这个问题真正的严重性在于:

  我们在传授给孩子观念的时候,都没有想过这个观念到底在他的这个时代里有没有价值,甚至都没有反思过,它在自己身上有没有发挥过价值。

  05、和孩子观念的差距,

  也是时代和时代的差距

  父母的观念,不一定会和孩子相同,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和人的不同,也是因为时代和时代的差距。

  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,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,也要对这些新世界里萌发的一切有一份理解,尊重,甚至是敬畏。

  无论是好的不好的,他都是下一代人将要在其中打拼的环境,也都将会变成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印记。

  所以,当你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可理喻的时候,要记住,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,而是一个群体。

  如果你真的想去了解这个孩子,那还不如去了解他所在的这个时代。

  在这个时代里,偷偷地酝酿着许多的惊喜,他们的生活方式,注定和我们不同,他们得到的东西,也会比我们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或许应该洒脱一些,不然你的固执思维,可能会变成阻碍孩子发挥的枷锁。